中澳货运物流配送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有哪些

小编
08-08-2025

中澳货运物流配送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主要体现在运输工具革新、运输模式优化、包装材料升级、技术应用赋能以及政策合作驱动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运输工具革新: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替代

  1. 电动与氢能车辆应用
    中澳物流企业逐步淘汰传统燃油卡车,转而使用电动或氢燃料电池卡车进行末端配送。例如,澳大利亚城市借鉴巴塞罗那经验,推行夜间配送政策,要求所有40吨以上货车夜间进入市区,并强制加装消音设备以减少噪音污染。同时,电动货车在短途配送中的普及率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2. 航空与海运低碳化

    • 航空领域:顺丰等物流企业通过优化航线规划、提高飞机装载率,减少单位货运碳排放。例如,顺丰与多家航空公司合作,固定舱位资源,避免空驶,并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燃油效率。
    • 海运领域中澳货运海运专线采用低碳船舶,如使用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或优化船体设计以减少阻力。此外,海卡联运模式(海运+卡车派送)通过减少中转环节,降低整体碳排放。例如,联合交运澳洲专线的悉尼COSCO海卡快线,开船后20天即可完成FBA入仓,时效与快递相当但成本更低。

二、运输模式优化:多式联运与路线规划

  1. 多式联运体系构建
    中澳物流企业整合公路、铁路、水运资源,构建低碳运输网络。例如,中国至澳大利亚的货物可先通过铁路运输至沿海港口,再由海运抵达澳洲基港,最后用电动卡车完成末端配送。这种模式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的低排放优势,减少公路运输比例。

  2. 智能路线规划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物流企业实时分析交通状况、货物分布等因素,动态优化运输路线。例如,顺丰通过自主研发的TMS系统,实现货物全程追踪与路线智能调整,避免拥堵和空驶,显著降低燃油消耗。

三、包装材料升级:可降解与循环利用

  1. 绿色包装材料推广
    中澳物流企业广泛采用可降解、可回收包装材料,减少塑料污染。例如,吉诚中澳物流在FBA头程服务中使用环保包装,并推动包装标准化和模块化,避免过度包装。此外,生物基材料(如玉米淀粉基泡沫)和再生塑料的应用逐渐普及。

  2. 循环包装体系建立
    部分企业试点循环包装箱,通过租赁或回收模式实现多次使用。例如,澳大利亚一些电商企业与物流商合作,推出可折叠、易清洗的循环包装箱,降低单次包装成本的同时减少废弃物产生。

四、技术应用赋能: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1. 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
    •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货物温度、湿度及运输状态,减少因损坏导致的重复运输。例如,顺丰在冷链运输中部署物联网设备,确保生鲜货物全程可控。
    • 区块链:应用于碳排放追踪与供应链透明化。例如,中澳企业合作开发区块链平台,记录货物从生产到配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为碳交易提供可信依据。
  2. 自动化仓储与分拣
    物流企业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提升仓储效率并降低能耗。例如,顺丰在澳洲建设智能化海外仓,通过机器人分拣和自动化存储系统,减少人力需求的同时降低仓库照明、空调等能耗。

五、政策合作驱动:中澳协同推进绿色物流

  1. 政策支持与激励
    • 中国:交通运输部联合商务部、公安部推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计划,对验收合格的城市每年给予300万元资金补贴,用于新能源车辆购置、配送节点建设等。
    • 澳大利亚:各州政府出台低碳物流政策,如新南威尔士州对使用电动卡车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维多利亚州设立低碳物流基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2. 国际合作与标准对接
    中澳两国在去碳化领域合作紧密,例如:
    • 可再生能源合作: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与中国企业合作建设绿色能源物流园区,为电动卡车提供清洁电力。
    • 技术标准互认:双方共同制定绿色物流认证标准,如包装材料环保等级、运输工具碳排放限值等,促进跨境物流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