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货运在数字化赋能方面有哪些举措

小编
07-11-2025

中澳货运在数字化赋能方面正通过国际标准推广、区块链技术应用、智慧口岸建设、数据跨境流动创新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举措,显著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并增强供应链透明度。以下是具体举措及成效分析:

一、国际数字货运标准落地,提升供应链透明度

国际航协(IATA)推动的ONE Record标准在中澳航线试点推广,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格式实现供应链全程可视化。该标准已吸引中国9家主要货运航空公司、十大机场及华为、菜鸟等企业参与,显著提升跨境协同效率。例如,航空货运报关单平均通关时效压缩约60%,货物损耗率降低15%,为中澳生鲜、电子产品等高时效性货物运输提供关键支撑。

二、区块链技术赋能,构建可信贸易生态

  1. 跨境商品溯源:上海推进基于区块链的跨境商品溯源系统,覆盖中澳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通过不可篡改的链上数据,企业可实时追踪货物来源、运输状态及质检报告,减少纠纷风险。例如,澳大利亚铁矿石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从矿山到钢厂”的全流程追溯,通关时间缩短30%。
  2. 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上海试点首笔航贸再保险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流与物流信息同步验证,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中澳企业间结算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25%。

三、智慧口岸建设,优化通关流程

  1.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 上线国际贸易单证交换枢纽,支持中澳企业一键提交报关、检验检疫等单据,单证处理时间从2天压缩至2小时。
    • 开发空运智能预约申报功能,通过AI预测舱单数据,帮助企业精准衔接申报环节,空运报关单平均通关时效压缩60%。
    • 试点“一单制”水水中转,长三角地区“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货物通过上海港转运至澳大利亚,周转效率提升35%。
  2. 澳琴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 构建“一条数据运河+两个数据中心+四大体系支撑”架构,实现中澳数据跨境安全流动。例如,中葡贸易大模型DeeCo-Model通过多语种数据对齐技术,精准解析中澳贸易合同条款,减少人工审核时间70%。
    • 推出国际跨境可信数据空间,为中澳企业提供分布式隐私保护服务,支持科研、医疗等领域数据跨境共享,降低合规成本50%。

四、数据跨境流动创新,突破贸易壁垒

  1. 规则对接:上海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制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优先在医疗、金融领域试点中澳数据跨境流动。例如,澳大利亚医疗机构可通过合规通道共享临床数据,加速新药研发周期。
  2. 基础设施支撑
    • 澳门(横琴)国际数据中心为AI训练、大模型推理提供跨境算力支持,中澳企业可低成本调用算力资源,模型训练效率提升60%。
    • 建设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合规认证等一站式服务,中澳数据跨境业务办理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1周。

五、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全链条升级

  1. 物流企业智能化
    • 圆通速递搭建国际国内一体化数字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中澳航线货物状态,运输风险降低40%。
    • 中储智运利用大数据优化中澳航线运力配置,空载率从25%降至10%,碳排放减少18%。
  2. 绿色数智化融合
    • 上海推广新能源货运车辆,近40%的中澳航线订单由电动货车完成,单趟运输减碳1.2吨。
    • 交通运输部实施“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研发路网运行监测智能体,中澳航线船舶航行安全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5%。